为你,千千万万遍。你的一举一动,一蹙眉,一展颜都是我为你付出的原因。付出不需要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句因为你,足以胜过千言万语。一直在想,要有多宽广的胸怀,才能包容你的天南海北,要有多深邃的心,才能任你予取予求。始终不言不语,一如既往微微一笑、安然处之。只因为你,所以千千万万遍都是义无反顾。
曾经会很羡慕这种汪洋般深邃的情感,现在依然,不过多了一重如同海媛的顾虑,有时候也许太厚重的爱,当我们无力回报的时候,也会成为一种负累,就像福男要求海媛带她和小燕去首尔,就像福男在村子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叫海媛指正丈夫,情感的强烈却不足以不考虑现实的情况,这也许是首尔大城市教会海媛凡事预留转圜的余地。就好比是扶老人,我们能千篇一律地概论扶即对,不扶即错吗?每一个人都有海媛的影子,人性是多面相的,在情理道德之外,还有现实的考量。我喜欢这个人物,因为她有我们身上逃不掉的人性,复杂地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
就一些细节提示金福南是喜欢海媛的,从她情不自禁抓住海媛的乳房,从她后来丧女后依然阻止小叔子乘机去迷奸海媛,可以说福男对于海媛的爱是生理心理兼备的,不仅是欲望的,更是精神的。回顾往事,她小时候为了救她,而被坏孩子轮暴侮辱,长大了,被村里男人发泄的性奴,被村里女人当呼来喝去的劳力。而从前福男被凌辱、后来小燕被丈夫间接杀害,其实每一次海媛都看见了,但是海媛什么都没做。
福男和海媛的让我想到了《追风筝的人》里的阿米尔和哈桑,不同于阿米尔和哈桑的兄弟关系,海媛的女生间的调笑一吻,却在福男这个一直自卑的女孩心里种下了一颗叫yes or no似有还无的蕾丝边果子。在日后的岁月中发芽、终于在心里成长为一棵可以经历风吹雨打的大树。而当大树最终倒塌的时候,那么生存下去的支撑也没有了,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于是,福男用一场酣畅淋漓的杀戮血洗了屈辱、最终用惨烈的死亡结束自己的悲苦和眷恋。悲苦的不能言苦的痛楚、眷恋不可及的眷恋。
在电影结构上,很喜欢导演的独具匠心,将海媛的首尔那条线与福男无岛的线索双向并行。海媛目击女子被流氓带走而袖手旁观导致女子最终遇害,后来去指正犯人又被威胁而选择隐而不见。而在经历福男这样身心焕然陈新的经历后,鼓起勇气指正罪犯,很大程度上跟阿米尔历经炮火去拯救哈桑的儿子,自己的侄子一样带有救赎的味道,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鉴。
说一个象征意味极浓的人设,看上去痴呆的老人。在船夫和福男丈夫的一些交流中可以梳理出,几十年前,岛上的男人出海,但是遇上海难只有老人活着回来,岛上的男人们的家属女眷们一开始气愤不已说是老人害死了男人们,但是渐渐地私底下开始将老人作为代行生儿育女和生理发泄的性工具。这点和金福南是同病相怜的,也许这就是福男没有杀老人的一个原因。
老人不动声色地看着周遭的欺辱、谎言、杀戮和暴虐。他无能为力,他能做的是,用自己的方式将其记录。老人给死去的人用不同的材料起坟,村里的老太用土坟围上一圈石头,石头象征她们冷漠的石头心;船夫用海岸边的鹅卵石堆的坟包,海边的鹅卵石切合了船夫的工作,而这种迎来送往的罪恶最终葬送了他的性命;小叔被他经常咀嚼的草盖成坟堆在水泉旁,那种草叼在小叔嘴里,象征小叔子的轻佻无礼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而福男丈夫被破瓦片盖在院子里,散落破败,联想到之前他帮村里人添砖加瓦盖屋顶,福男在下面和水泥,那么瓦片一定程度上象征福男,那么这里的含义便是他被福男杀死,还有一重应该是瓦片原本是遮风挡雨的功用,但是身为一家之主男人的他却没有做到这一点,最终被坍塌的家园的碎片所掩埋。而姑姑被点火烧掉,冷漠冷酷也许只有用炙热的火焰才能唤醒。小燕的坟头是堆满了贝壳,联想到贝壳是小燕生前,海媛帮她做的贝壳项链。埋葬的既是她的孩子,也是福男对于海媛残存的一点爱情。每一个人的罪与罚都有了相应贴切的归宿。
无岛,伴随着“长寿的老人”的泯然而逝,最终真成无人之岛,归于无声无息。而最后一个画面,海媛躺下的那个身体轮廓与无岛重合的画面,这个画面寓意深刻,意旨深远。这一刻的她也许是真正融入了无岛的境界,升华了的人性才真正坐实了无岛世外桃源的意境与原旨。
用福南悲苦中挤出的坚强的笑容做结吧,记得电影里姑姑说她蠢、能吃、傻,其实正是她不傻不笨,只是太正直了,充满希望,所以默默忍受,在没有希望的岛屿,这种希望恰恰种下了最后悲剧的源头。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无岛,它是人性偏离度的标尺,是重合还是偏离,只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