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爱浪漫 爱韩国电影 – Mtime时光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4

盗贼联盟:韩影的力量

$
0
0

 

 

 

 

2012,韩国娱乐界出现了两项新的记录,一项是《江南style》的youtube点击率,另一项则是韩影《盗贼联盟》的本土票房。前者是属于世界的,后者则是属于韩国大众的,如果说《江南style》的风靡全球源自于鸟叔的个人灵感,那么《盗贼联盟》的成功则源于韩影商业化的力量。

对于韩国,我的印象永远停留在泡菜与“棒子”上,对于韩影,我的印象要么是小清新的《假如爱有天意》,要么是重口味的《老男孩》,几年前受韩国民众热捧的《怪物》《龙之战》等“大片”在我眼中也不过是二流特效做出的“山寨”魔幻片。但2012的这部《盗贼联盟》却令我有些惊叹,惊叹的不是所谓的“高智商”犯罪,也不是宣传中的“超强”卡司,我惊叹的是其成熟的商业包装。

大片应该怎么拍,这是“坞外”电影人共同的疑问?是宝莱坞式的热闹歌舞?还是香港的警匪无间?亦或是国产的古装历史戏?事实证明阿三的舞蹈只是自娱自乐,港片也早已是昨日黄花,至于国产的古装大戏,我无力吐槽…….《盗贼联盟》用一项新的纪录解答了这个疑问。

印象中的几部韩影(杀人回忆、老男孩、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总是贴着很浓重的本土化标签,而“盗贼”则是以去韩式“style”的面孔粉末登场。电影从类型的划分上,就直接贴上了好莱坞的标签,群贼相聚为夺宝,这样的故事内容是否会令人想起“罗汉”系列?

其实“盗贼”正是赤裸裸地偷师于“罗汉”系列,阵容上同样是“超强”的卡司(此项上盗贼与罗汉相比,水分颇大),故事上同样是赌场夺宝,策略上同样是借鉴了中国的兵法计谋,不同的是“罗汉们”将“瞒天过海”与“金蝉脱壳”演绎到完美,而“盗贼们”的这招“声东击西”则颇有些简单,不过“盗贼”一片的重点不在于赌场夺宝,而是之后的各个小团体的明争暗斗。导演的用意在这里很明显,目标不是模仿“罗汉”,而是超越“罗汉”,这就像本山大叔,卖完了拐,还要卖车…….

从剧情上来说,电影的后半段才是整部片子的重心,几位主角间的复杂关系逐渐梳理清晰,前面埋下的线索也渐渐浮于水面,各方为争夺太阳之泪,屡次妙用“偷梁换柱”,令剧情经历了数次翻转,虽有看头,但却难符“高智商”这三个字,这只因影片最后的高潮一泻千里。但凡这种偷盗类型的片子,最后的段子总是以“斗智”为主,而“盗贼”在“智斗”了整场之后,终于撑不住气场,于影片的结尾上演了全武行。从反派登场,电影也沦为了二流枪战片,男主角赤身空拳却总能躲得过机枪的扫射,大BOSS卫鸿也没有出人意料的惊喜,在平庸的走场后变为了牺牲品。

如果把“盗贼”放到好莱坞,它充其量只是部二流商业电影,但影片的背后却是韩国电影商业化与类型化的成熟,“盗贼”虽是一部以“棒子”为主角的电影,但其主线剧情的架构与人物角色的性格都透着浓重地好莱坞色彩,这个特点可以细化到电影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镜头,甚至是没一句台词。整部电影就是一个标准化地好莱坞剧本配上了一群黄皮肤的演员。

《盗贼联盟》代表了当今亚洲商业电影的最高水准,其成功的背后却是韩国本土影片与好莱坞电影数年来真枪实弹的拼杀。通过吸收和复制好莱坞的制作经验与商业包装,韩国本土电影终于取得了“抗坞”的实质胜利。

“盗贼”令人看到了韩影的商业化水平,也让人领教了韩影的力量,最重要的是他令人明白,“棒子”们钟爱的“泡菜”用美式快餐的营销理念推广之后,一样可以热销海外。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4

Trending Articles